12月19日,浙江杭州市桐庐县科学技术局印发《桐庐县科创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重点领域,全力实现科创赋能,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推广应用,鼓励探索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积
尤武卫分享了宁波市挖掘海洋蓝碳资源推动生态共富的创新经验。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深挖海洋碳汇潜力,坚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努力为践行“双碳”政策、探索共同富裕提供“宁波样本”的故事,期待未来通过更广泛的全国乃至全球合作,携手应对气候
为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11月25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在我市开幕,现场发布了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指数。2023年前三季度,我省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97.21。据了解,我省积极推进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并纳入美丽浙江考核。指数覆盖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
11月6日至7日,浙江鸿碳数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鸿碳”)在河南开封举行了双碳普惠就业基地启动大会,来自全国共计300多位嘉宾参与了此次会议。浙江鸿碳作为物权数字化(经纪)平台宁波运营总部,践行物权数字化与数证经济理论,致力于打造中国经纪第四极生态链工具流,实现商通闭环。 随着中
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在人均收入偏低的阶段就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考验,这是史无前例的;另一方面,我国能源需求依然旺盛,“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使得我国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难以减轻,能源转型难度极大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汇,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的背景下
《常山县油茶碳汇方法学开发项目》借鉴国内外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 (AFOLU)碳汇项目方法学,花费1年时间调查并采集常山及国内主要油茶产区油茶林生物量、土壤有机碳、油茶产品类型等油茶碳汇方法学开发相关数据
有关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紧盯“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按年度按季度强化进度管理,分地市、分行业、分企业全面摸排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成本效益。要严格实施节能审查,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各有关单位:根据《绍兴市促进碳排放权管理实施方案》(绍市环发〔2023〕14号)要求,为切实推进我市2023年非碳交易纳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以下简称:碳报告)及核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0月8日,由湖北、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中碳登主办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碳配额自愿注销证书颁发仪式在武汉中碳登大厦举行。浙江天马热电、绍兴远东热电、绍兴上虞杭协热电等浙江省九家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自愿为杭州亚运会捐赠全国碳配额60500吨
2021年以来,组织浙江、重庆等9个省(区、市)聚焦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6个重点行业共548个建设项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收集整理试点案例四十余个,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近期将开展宣传报道,供各地参考借鉴。如山东某钢铁项目通过温室气体环评试点